二十年后,你会发现投资孩子的特长、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资
(文章转载自蝌蚪课《二十年后,你会发现投资孩子的特长、教育才是你最成功的投资》)
如果有人问你“从现在开始计算,你希望给你二十年后的孩子留下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金钱?房子?在二十年间为她提供任何她想要、你刚好能给的东西?还是能让她去学可以受用一生的特长?
二十年后的孩子,会穿不了小时候的衣服、觉得儿时的玩具幼稚。你为她存下的钱也会贬值,给她买的房子也可能不在她想待的城市,但是如果是学习音乐的话,不仅会成为她的一项特长,还会变成谁都取不走的财富、加持在她身上熠熠生辉的光芒,让她与身边的某某某有了些区别、让她能在音乐世界中忘却社会身份,而不是谁的孩子、朋友、对象,她只是她。
物质上的给予会跟着时间而消失,而精神上的丰富却是支撑让孩子们可以实现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它可能不能给参加考试的孩子们加分,却可以给他们的人生加分。它可能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如果没有它,生活也将会变得索然无味。
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不同,消费观念也不一样。有的人,如果让他掏5000块钱买一部iPhone手机,用上一两年,他会觉得很值,但要是让他花5000块钱买一台古筝,他就会觉得很贵。可是现在早已不是那个一部手机可以用十年的年代了,每个手机品牌在每年都会推出新的手机系列。当初的“潮品”可能会变成“outer”,而当初你买这部“outer”的钱,足以让你或你的孩子学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钢琴是音乐的一种表现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以带领他们去发现美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提高他们的内在涵养和品味,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可以带领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自己独立的人格。
步入社会后,我们尽可以通过长大后的努力去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但在跳舞弹琴等专业音乐方面,却是无法与那些从小就接触音乐的孩子们相比。
记得有一次约了两个好友聚会,其中一个刚巧写生回来,看见我兴致冲冲的将画板摊开,要我看她的两幅画有什么区别。明明都是一个场景,我看了许久,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端倪,弱弱地回答“线条的粗细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正巧这时,另外一个学过水墨画的朋友到了,一看见两幅画还没等朋友发问,便将画中的不同和精妙处点评的恰如其分。最后两人从画作聊到音乐,又从音乐聊到生活的价值。那顿午饭吃了将近四个小时,对画画一窍不通的我只能在一旁点头微笑表示赞同,尴尬程度不言而喻。
在马克思哲学中“量变能引起质变”,音乐对生活中的审美、对生活的感知和生活情趣的影响也是一样,需要从小开始熏陶,在积少成多时长大后才有成效,若是像我这样从没摸过画笔、没看过展画的人想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去补齐这方面的不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很难想象二十年后,属于我们的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就像二十年前的人们想象不到今天可以在酒店里仅凭机器人就完成入住、订餐、调酒到退房的一系列服务(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在杭州运营的菲住布渴酒店),也想象不到有一天工厂里的工人们会大批量被机器人替代......
有人说“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们把人变成机器,在即将到来的三十年里,我们会把机器变成人。”
但纵使在那时候什么都可能被代替,但还有艺术是万万不可能的!
虽然艺术看似可有可无,但却是能影响人一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因为音乐是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的紧密结合,是一种智慧、一种气质、一种人生阶段和境界,是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它可以让人感受到爱和感恩,可以让人变得乐观向上,可以让人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可以让人保持自我追逐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可以让孩子成为素质高尚的人。
如果在二十年后,所有的物质都会贬值,你会选择给孩子留下什么呢?